1.嗔心生起时,应当修慈;
2.应当修悲;
3.应当修舍;
4.不作意会引起嗔恨的对象;
5.思维众生都是自己业的主人。
义注里提供的,三种去除嗔恚的方法:
1.多作有益思维;
2.亲近善友;
3.适当言谈。
.
如何修慈心观?——应有系统地散播无私的慈爱,给你自己、你所喜爱者、你既不喜爱也不厌恶者、你所厌恶者,乃至最后,遍满慈爱给一切众生。
如何培育大悲心?——视众生为同是在生死轮回中,打滚的“天涯沦落人”,受尽贪、嗔、痴、生、老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忧及恼之烈火所煎熬,而不以分别心来分辨他们为朋友或敌人。
何谓为“舍”?——当秤的两端,放有同等重量时,它不向任何一方偏斜。同样地,若你的心,面对苦与乐时,都能保持平稳,即为“舍”。又如,大地对一切异于其身之物,皆不显示爱恨之相。无论它们是清洁或污秽的,大地皆默默地承受。
.
3
当我们想要批评、呵斥,或指责别人时,应当先省察自己,是否具有以下五条件:
1.适时而说,非不适时;
2.真实而说,非不真实;
3.柔和而说,不以粗恶;
4.有益而说,非无利益;
5.慈心而说,内心无嗔。
.
4
最后——
在无始的生死轮回中,没有众生不曾是我们的亲友伴侣。
.文/五十芥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